<dd id="4wbeg"></dd>
    <tbody id="4wbeg"></tbody>
    <form id="4wbeg"><span id="4wbeg"></span></form>
    <nav id="4wbeg"><center id="4wbeg"></center></nav><s id="4wbeg"><object id="4wbeg"><cite id="4wbeg"></cite></object></s>

  1. <button id="4wbeg"><acronym id="4wbeg"><input id="4wbeg"></input></acronym></button>

    <th id="4wbeg"><track id="4wbeg"></track></th>

    特別推薦

    領航中國

    來源:新華社 日期:2022-09-05
       
      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述評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 題: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述評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億萬人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團結奮斗,領航中國號巨輪破浪前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即日起,新華社開設“領航中國”專欄,連續播發系列述評,全面反映黨的十九大以來的重大成就和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凝聚繼續前進的強大力量。今天推出第一篇《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述評》。 

       

      新華社記者高蕾、張研、董博婷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總結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其中“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居于首位。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旗幟鮮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將其作為開創事業新局面的重中之重,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定海神針’” 

      “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p>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響徹神州大地。那句誕生于戰火紛飛年代的話語在新時代得到了新的擴展,成為億萬人民的一致共識。

       

        2021年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慶祝大會現場放飛氣球。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2012年11月17日,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就對堅持黨的領導提出明確要求。隨后,總書記不斷深化這一重大論述——

      “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以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極端重要性和科學內涵,為統一全黨全國人民思想提供了理論指南。

       

        拼版照片:左圖為2013年2月22日拍攝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懸崖村”阿土勒爾村的藤梯;右圖為2016年11月29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人們沿著剛建好的鋼梯登上“懸崖村”。新華社發(阿克鳩射 攝) 

       

        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正式發布。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盡銳出戰、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到踐行大國之諾,如期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從不畏艱難,眾志成城抗震災、斗洪水,到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事實雄辯證明,“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2022年6月2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太平鎮大河村安置點,兩名孩子在應急救災帳篷里。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2022年6月21日,在江西省德興市泗洲鎮張家畈社區,黨員干部在清理淤泥和垃圾。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2020年2月12日,安徽援鄂醫療隊隊員周國紅在湖北省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前豎起拇指為自己和同伴加油鼓勁。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全黨有核心,黨中央才有權威,黨才有力量。

      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作出重大政治論斷:

      “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p>

      “兩個確立”是黨在新時代取得的最重大的政治成果、最重要的歷史經驗,是實現新時代新征程各項目標任務的根本保證。

        “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環節落實和體現” 

      2022年7月13日,北京市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工作部署會舉行,來自各區的教育工委書記、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們圍繞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展開研討,努力把改革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加強黨對基礎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

      這是近年來,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的一個細節。

      在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黨是決定整個系統運行的關鍵。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圖譜,將黨的領導制度明確為我國根本領導制度。會議同時強調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

      嚴格執行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制度。中央書記處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國務院黨組、全國政協黨組、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報告工作;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黨組成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每年向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書面述職;

      強化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職能作用。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等;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從機構職能上把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到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

      強化基層黨組織地位作用。規定國有企業黨委(黨組)發揮領導作用,在高等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在公立中小學、醫院、科研院所逐步實行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院、所)長負責制;

      ……

      “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睓M向到邊、縱向到底,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體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提供堅強保證。

      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領導方式更加科學。

      2022年7月25日,北京中南海。

      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相關意見建議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建設性,表示“我們將認真研究、積極吸納”。

      在“十四五”規劃建議等重大政策文件出臺前,召開多場專題座談會,聽取方方面面聲音;就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開展網絡征求意見活動……

      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不斷完善,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明顯提高,黨的領導更加適應實踐、時代、人民的要求。

       “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步調一致向前進”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

      今天,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是接近目標,越是形勢復雜,越是任務艱巨,越要以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這是更為堅實的思想基礎——

      2022年盛夏,山西太原市迎澤區委黨校迎澤街道分校教室里,數十名街道、社區干部圍繞最新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展開學習。

      作為集中展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的權威著作,《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已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案頭卷、必讀書。

      各類深入淺出的理論讀物紛紛涌現,各類鮮活生動的宣講活動如火如荼,以百姓視角、百姓話語、百姓情懷推動理論與社會“零距離”“面對面”,黨的創新理論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百姓心間……

       

        2022年5月5日,在重慶市九龍坡區鐵路小學四年級二班的課堂上,數學老師??≤餐ㄟ^講述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開展黨史教育活動。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2021年5月30日,在位于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漿水鎮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工作人員向小學生們講述抗大歷史。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

      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實踐,將學習成效轉化為新征程上的工作實效。

      這是更為團結的政治力量——

      “不善于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學習和貫徹落實間的‘溫差’仍然存在”……建黨百年之際,一場場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動真碰硬、辣味十足,讓不少黨員干部紅了臉、出了汗。

      黨的團結統一首先是政治上的團結統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必須以政治建設為統領。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廣大黨員干部在黨內生活的“大熔爐”中百煉成鋼;強化政治監督,深化政治巡視,旗幟鮮明整治“七個有之”,堅決清除對黨陽奉陰違的兩面人,確保黨的先進性純潔性。

      廣大黨員干部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胸懷“國之大者”,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為黨盡責。

      這是更為一致的行動擔當——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為實現這一目標,從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到各地各部門的積極貫徹落實,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正在全國上下蹄疾步穩推進。

      如此強大的國家能力離不開我們黨強大的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

       

        這是2022年8月10日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拍攝的黃河生態廊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這是2022年5月19日拍攝的長江巫山段曲尺鄉一帶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母親河長江煥發新的生機;按照“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要求,“未來之城”壯美畫卷徐徐展開;落實“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部署,海南自貿港奮楫揚帆。

       

        2022年3月29日,工作人員在雄安新區容東城市運營管理中心監管平臺工作。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這是2021年12月5日清晨在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洋浦經濟開發區拍攝的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各地各部門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實際行動把黨的大政方針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億萬人民團結一心、踔厲奮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譜寫更加光輝的篇章。

     

       領航中國丨科技自立自強 筑國家強盛之基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趨勢,下好“先手棋”,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夯實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投入大幅提高,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科技產出量質齊升,成功列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正向世界科技強國闊步前行。

       

      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人員張欣正在測試強磁場對于生物體健康影響的規律。從哈佛博士畢業回國的她,十年間見證了科學島穩態強磁場從無到有、從剛剛起步到不斷刷新世界紀錄的過程。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 張欣:在我們強磁場中心建這些磁體之前,我們如果想做強磁場的話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買商用的,但商用的磁場強度都不是很高,然后另外一個(是)出國去做,那就很麻煩,大部分生物樣品是沒有辦法帶的?,F在我們強磁場有了自己的一些硬件設施之后,給我們中國的科學家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可以和全世界科學家平起平坐、同臺競爭的機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加強基礎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到兩院院士大會進一步強調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一系列奠基之舉、長遠之策。

      基礎研究的突破離不開大科學裝置的支撐。十年間,我國大科學裝置從寥寥可數增加到50余個,逐步夯實了我國原始創新的根基。遙望星空,“中國天眼”FAST已經發現了660余顆新脈沖星;探秘微觀,我國第一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正在建設,將照亮科學家探秘微觀世界之路;捕獲未知,在700米深的地下,江門中微子實驗核心探測設備正在安裝,將進一步揭開宇宙起源的未解之謎。

       

      科技成果的大量涌現離不開系統性的支撐。十年間,我國科技領域形成了從指導思想到戰略部署再到重大行動的完整體系,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領域一批世界級科技成果加速涌現?!盎垩邸敝苯訙y量到迄今宇宙最強磁場,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成功問世,“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首次實現千萬核心并行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

      基礎前沿領域的研究探索成為推進產業快速升級的“利器”。十年間,高速鐵路、第四代核電等都進入世界先進行列,5G研發和應用場景深度拓展,在大算力和超級計算支撐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 蘭玉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A研究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凝練科學問題,弄通“卡脖子”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為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這是科技投入力度空前的十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1.03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79萬億元,基礎研究經費增至十年前的3.4倍。

      這是我國構建起成體系的戰略科技力量的十年。中國特色的國家實驗室體系加快構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國家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持續提升,原始創新策源地功能不斷增強。

      這是我國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的十年。我國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第一位,人員數量增長近1倍。

      這是我國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升最快的十年。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我國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是世界各國中唯一持續快速上升的國家。

       

      十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中國科技創新的巨輪正在向著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全速前進。

      海報設計:段媛媛
     

      領航中國丨凝心鑄師魂 做黨和人民滿意教育工作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薪火相傳、后繼有人的戰略高度,對教師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前進方向。十年來,我國教師隊伍規模日益壯大、素質顯著提高,廣大教師不負時代使命,努力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教育工作者。

       

      熊國錦是北京師范大學大二學生,他的家鄉貴州岑鞏縣,曾經是深度貧困地區。一路走來,是老師點亮了他的夢想。去年,他報考了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定向就業師范生,希望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做更多山里孩子的引路人。前不久他和另外六名同學一起寫信,向習近平總書記表達了扎根中西部的決心。教師節前夕,他和同學們收到了總書記的回信。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優師計劃”定向就業師范生 熊國錦:總書記在回信中說,希望我們繼續秉持“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的校訓,努力成長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這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總書記對我們的關懷與期望。

       

      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優師計劃”定向就業師范生 肖珂:總書記勉勵我們增長傳道授業解惑本領,在未來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去任教。我定不負囑托,努力學習,在畢業后回到我的家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始終心系廣大教師。幾乎每逢教師節,全國1800多萬名教師都會收到總書記的節日祝福,他以“無上光榮”這四個字形容教師的地位,強調要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從致信問候,到親切看望慰問教師,總書記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尊師重教。

       

      北京市八一學校思政課教師 徐潔:在我心里印象依然非常深刻,(2016年9月)總書記見到了十幾位當年曾經教過他的老師,總書記當時都是緊緊握著他們(的雙手),一邊握手一邊還能說出這幾位老師當時所教的學科、上課時候的樣子,讓我們在場的這些小老師們都特別羨慕??倳浻米约旱膶嶋H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尊師重教。

       

      立德樹人,是教育事業發展必須落實好的根本任務,也是總書記念茲在茲的“國之大者”,他多次勉勵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十年來,一大批優秀教師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實際行動,回應著總書記的殷殷期待。廣大教師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中國科學院院士 清華錢學森力學班首席教授 鄭泉水:總書記說,“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 我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以重大科技前沿領域的挑戰性問題為牽引,引導學生樹立人生的志向。同時,我們老師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一重要使命,努力成為學生的榜樣。

      三尺講臺系國運。圍繞夯基固本,一系列制度性改革,為形成一支肩負教育強國重任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保駕護航。

       

      十年來,我國教師隊伍短板加速補齊?!疤貚徲媱潯睘橹形鞑苦l村學校補充103萬名教師;中央安排250.1億元補助鄉村教師生活,惠及中西部22省份725區縣7.6萬所鄉村學校130萬教師;投入260多億元支持邊遠艱苦地區建設約60萬套農村教師周轉宿舍,超過83萬教師入住,讓教師們安居樂業。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小學教師 馬影翠:這些年,我們鄉村教師的待遇逐年提高,有人才津貼、生活補助、職稱評聘等多項政策都向我們鄉村教師傾斜。

       

      通過“國培計劃”,中央投入200億元,培訓校長、教師1800多萬人次,基礎教育教師培養培訓成效顯著;推進教師崗位和職稱改革,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不斷激發出教師隊伍活力;我國教師教育體系實現由“中師、???、本科”向“???、本科、研究生”的三級教師教育躍升,中國特色高水平教師教育體系建立建強。

      十年來,全國教師隊伍實現了量質齊升。我國專任教師總數從2012年的1462.9萬人增長到2021年的1844.4萬人,增幅達26%。各級各類教師素質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化,支撐起世界上最大規模教育體系。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為億萬學子帶來美好希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起強大人才動能。

     ?。偱_央視記者 侯軍 梁錚錚 潘虹旭 李晶晶 馬力 高磊 許滸 麗娟 董良言 李志貴)

    責任編輯:李媛媛

    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dd id="4wbeg"></dd>
      <tbody id="4wbeg"></tbody>
      <form id="4wbeg"><span id="4wbeg"></span></form>
      <nav id="4wbeg"><center id="4wbeg"></center></nav><s id="4wbeg"><object id="4wbeg"><cite id="4wbeg"></cite></object></s>

    1. <button id="4wbeg"><acronym id="4wbeg"><input id="4wbeg"></input></acronym></button>

      <th id="4wbeg"><track id="4wbeg"></track></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