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習主席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特別強調,要緊緊抓住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舉措。這對我們全面加強練兵備戰工作頗有啟示。
“木桶原理”告訴我們,一個木桶的容量不取決于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不過,如果木桶的底板一旦出現裂縫或漏洞,木桶容量將無從談起。就軍事斗爭來說,戰爭勝負,取決于人和武器兩種因素。其中,武器是重要因素,人是決定因素。如果我們把短板比作物的因素,把底板比作人的因素,那么,短板不補齊或底板不牢固,都有可能吃敗仗。
強國必須強軍,強軍必須利器。武器裝備是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軍事斗爭準備的重要基礎。隨著軍事技術不斷發展,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如果武器裝備上存在代差,仗就很難打了。同樣,如果信仰的底板有裂痕,怎會有雪山草地的生命奇跡;忠誠的底板有瑕疵,怎會有血戰劉老莊的驚天壯舉;意志的底板有漏洞,怎會有長津湖的冰雪雄魂。只有未雨綢繆、扎扎實實地在補短板、固底板上下功夫,才能推動戰斗力建設在更新、更高、更優的起點上拓展深化。
短板補不齊,很可能打敗仗;底板不牢固,則完全打不了仗。我們常說,軍事不過硬,一打就垮;政治不過硬,不打自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習主席深刻指出:“在戰爭制勝問題上,人是決定因素。無論時代條件如何發展,戰爭形態如何演變,這一條永遠不會變?!壁A得戰斗勝利的是人而不是槍。我們應高度重視人的因素,著力抓好理想信念、戰斗精神、技戰水平、科技素養等方面的培塑,努力實現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和精神是高度統一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姑涝瘧饒錾?,志愿軍將士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物質上缺少的東西,硬是在精神上補了回來,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作為新時代的中國軍人,應經常想一想“無事之時憂什么”“和平承久怕什么”“有事之時靠什么”“關鍵時候有什么”“為戰而備缺什么”,練好勝戰之功,保持待發之勢,確保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