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4wbeg"></dd>
    <tbody id="4wbeg"></tbody>
    <form id="4wbeg"><span id="4wbeg"></span></form>
    <nav id="4wbeg"><center id="4wbeg"></center></nav><s id="4wbeg"><object id="4wbeg"><cite id="4wbeg"></cite></object></s>

  1. <button id="4wbeg"><acronym id="4wbeg"><input id="4wbeg"></input></acronym></button>

    <th id="4wbeg"><track id="4wbeg"></track></th>
    當前位置:兵團理論網 >兵團網評
    讓青年人才“輕裝長跑” 作者:李大遠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發布日期:2022-08-26
       近日,科技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萍紕撔率且粓觥凹拍拈L跑”,需要心無旁騖的專注和十年磨一劍的沉潛。充分激發青年人才創新活力,必須把為青年科技人才松綁減負落到實處,讓他們輕裝上陣攀登科研高峰。

      制度上松綁。當前,人才工作中還不同程度存在部門管理過多,人才流動不暢,人才評價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唯獎項等問題,制約了創新活力。要積極為人才減負松綁,向用人主體授權,簡化科研項目申報,對青年科研人才流動、使用不過度干預,讓青年人才各得其所、各盡其才。要完善人才評價制度,科學合理設置考核標準,不簡單將學歷代替能力、職稱代替實績、論文代替成果、獎項代替貢獻,讓青年科技人才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上,最大限度釋放人才創造活力。

      時間上給足。研究表明,科技工作者作出重大貢獻的最佳年齡區是25—45歲。青年科技人才處于創新的“黃金時間”,如果沒有充分合理的利用,就極有可能與創新成果擦肩而過、失之交臂。要建立保障機制,讓青年科技人才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最大限度減少參加各類評比、例行性會議和公差勤務等行政性、事務性工作,切實把青年科技人才從各種繁文縟節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環境上優化。種子發育需要充分適宜的陽光、土壤、空氣和水分,培育青年人才也要構筑良好的成長環境。要舍得在基礎研究等領域加大投入力度,避免簡單的預算管理、投入產出比評估等辦法,讓人才創新“零負擔”。要賦予青年科技人才充分的學術自主權,建立容錯機制,允許他們遭受一時挫折,調整研究方向從頭再來。老一輩學者要發揚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關心和愛護后輩學人,幫助其成長為可堪重任的學術“領頭羊”。

       
    責任編輯:李健
    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dd id="4wbeg"></dd>
      <tbody id="4wbeg"></tbody>
      <form id="4wbeg"><span id="4wbeg"></span></form>
      <nav id="4wbeg"><center id="4wbeg"></center></nav><s id="4wbeg"><object id="4wbeg"><cite id="4wbeg"></cite></object></s>

    1. <button id="4wbeg"><acronym id="4wbeg"><input id="4wbeg"></input></acronym></button>

      <th id="4wbeg"><track id="4wbeg"></track></th>